货币增发引起通胀的详细过程是什么?

中央银行的所谓“印钞”,实际上是创造基础货币,即央行的债务。基础货币的表现形式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但公众持有的通货不仅仅是“印钞”而得,也通过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因此就有了“货币乘数”的概念(货币流通量/基础货币)。

而中央银行影响基础货币的途径,以中国央行为例,主要就是公开市场操作,财政性存款以及外汇占款。在过去,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及我国曾一直执行强制结汇制,使得外汇占款增加成为基础货币的主要增加来源,而由于外汇占款并不由央行主导(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主要和经济全球化程度以及此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相关)且一直处于被动增加的状态,为避免基础货币增加过快导致货币供应过快增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冲销外汇占款的增长。

这里还必须再解释下(我在很多答案中已经回答)为什么外汇占款增加会造成基础货币放出。比如说中国只有一个贸易商,他赚到的“顺差”以美元的形式存回银行,他强制结汇后,对银行来说等于多了资产方的外汇资产,多了负债方的人民币存款(在贸易商手中)。而商业银行也会和中央银行结汇,相当于中央银行的外汇资产增加(也就是外汇储备的由来),而从负债端则是被动放出基础货币(结算的人民币)。这也是别人都说中国过去十年来M2每年增长XX%,全是政府的错,我很不以为然的缘故。

回到基础货币这个层面,基础货币的增长,只是货币总量增长的一个因子,另外一个因子我之前也提到了,就是货币乘数的多寡,那货币乘数又是怎么决定的呢?我们先要研究货币派生的基本原理:首先市场中增加了100块的基础货币,那银行得到这个钱之后,要交准备金20%,也就是20块钱,剩下的80块去放贷,然后80块流到市场中派生出了存款,而这80块钱又要交20%准备金,就是16块钱,那剩下的64块再出去放贷,派生存款,循环往复。最终这100块增加的基础货币在20%的存款准备金下,增加的总存款数是100/20%=500元。